《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农村产业结构的困境及调整对策研究 ——基于

 
来源: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振兴面临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1]。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农村经济结构失衡,是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顽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乡村的现代化,农村振兴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乡村的现代化建设。黑龙江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振兴重点在于农村,基础在于农业,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分布合理,资源配置精准就是解决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因此,产业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东北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2]。随着精准扶贫、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三大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黑龙江经济前景越发明朗,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活力空前迸发。但是,如果只靠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经济的回转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东北振兴就会无从谈起,东北的乡村振兴也会遥遥无期。

一、黑龙江农村经济困境的病因所在

(一)资源丰富带来的生产惯性

黑龙江作为中国的“粮仓”“林都”“煤炭之都”,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经济曾经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程度高,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黑龙江为支援全国生产建设把各种工业品、日用品、粮食等输送到全国各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资源。黑龙江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是形成农业简单粗放规模化生产模式的根源,以量取胜的生产惯性仍然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黑龙江乡村生产的惯性就是粗放式管理,季节性经营,这种管理经营模式机械化水平高,但是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只增产不增收。

(二)内生动力不足,经营管理经验落后

1.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创新意识不足

首先,农业经营单位和个人生产集中在传统种植业,农产品产量前三名的是水稻、玉米、大豆。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民认为创新有风险,可能会对产量有影响,只关注农产品产量,忽视产品的质量,认为只要增产一定会增收,缺乏对外部市场环境的认知。其次,黑龙江农业从业人员青年劳动力比重较低,农业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大,农业主体新鲜“血液”流入不够,造成农业经营主体的内生创新能力不足。最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

2.农业经营单位管理经验落后

农村经营主体普遍学历较低,缺乏农业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格局,专门化技术掌握不系统,后续职业培训体系不完善,农民职业化水平不高。农村“有经营无管理”的农业发展模式普遍存在,农业技能主要依靠代际传递,知识利用率不高,“读书无用论”泛滥,最终陷入农民知识化水平不高的恶性循环,拉低了农民的职业化水平。农民对新的营销方式既不反对又不赞成,等着政策扶植,等着电商平台走进农村,缺乏对未来农业的判断力,求稳定胜于求创新。

(三)农业生产受风险控制,集体经济缺失

传统农村产业单薄,集体经济缺失,农业行业内部产业不均衡,农业生产的不可控风险因素在增加。黑龙江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规模较小,产值较低。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种植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生产相对集中,容易形成产业集群,如黑龙江已经形成了“五常大米”“珍宝岛大米”“北大荒”等著名绿色农产品牌,品牌集聚效应在增强,提高了黑龙江大米产业的知名度,大米生产风险极大降低,不用担心产量高却卖不出钱的尴尬局面。再加上种植业国家有种植补贴,更加刺激了农户生产扩大经营种植业的决心。其次,畜牧业产业集群没有出现,品牌集聚效能远没有种植业明显;养殖风险比较高,养殖业生产流程比较复杂,生产成本高且容易出现流行性疾病。最后,黑龙江水资源和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渔业养殖风险系数较大。

为抵抗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农村产业可以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或者合作社经济。黑龙江农业合作社数量远低于全国和东北的平均值,农业合作社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有二:第一,黑龙江规模农业比重高,个体经营规模大缺乏开展农村合作社经济的动力;第二,合作社经济模式对精耕细作的小块田有优势,对规模化生产经营优势不明显,而且合作之后产权不明晰,股权分置方法不科学,最主要的是农民对合作社经济理解简单粗暴,认为合作社经济就是合伙制经济,担心会拉低农业生产积极性。

(四)乡村发展出现“三化”趋势

农村“三化”主要是指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主要是指农村空间布局空心化,农村中心区域空心荒芜,无人居住,而农村外延发展迅速,尤其呈现出临靠主干道发展的态势;农业边缘化相对于二产三产,占经济总量的地位逐年减低。农业边缘化也导致农村从业人员减少,服务业、加工业的从业人员也相应减少,造成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萎靡不振;农民老龄化既是从业人员年龄结构的老化,又指农民知识结构老化,是造成农村创新意识不足的根源。

二、黑龙江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

(一)农业主体创新农业经营管理理念

将创新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业生产经营。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农业发展的理念要从依靠“自然资源禀赋”向依靠“农业科技创新”转变,从依靠“农产品产量增长”向“农产品质量提升”转变,从依靠“农民密集型劳动”向“多元化经营”转变。“三个转变”的积极推动主体便是农民,提升农民的经营管理意识要转变农业营销方式,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把绿色发展理念和质量管理引入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中,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强化农民农业技能的培训,把农业生产经验变成生产科学。

创新农业营销方式,实行“产销并重”的经营模式。改变以往农作物靠天吃饭,农产品生产靠经验,农产品销售过度依赖经销商收购的状况,拓宽营销渠道。第一,发展“网红经济”,增强线上营销能力。大力发展网红经济,通过网络红人的线上影响力,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电商网络平台,通过推送区域特色产品,如黑龙江五常等地开展“天猫电商节”,加深了线上线下的合作深度和力度,销售额度暴增,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第二,扩大产业集群。黑龙江有农业品牌集聚优势,形成了如“五常大米”“珍宝岛大米”“黑龙江大马哈鱼”等以地理区位命名的名优产品。应以县为单位推选名牌农产品,积极举办“名优产品推介会”,扩大品牌的相对优势,形成集群产业。第三,把质量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强化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力度,提高规模种植户、养殖户、林业和渔业大户的农业素养。首先,农业营销方式的创新重点在于农民创新意识的提高。提高创新意识必须使农民了解熟悉新的营销模式,通过举办“电商走进农业”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使农民熟悉视频、直播、网店等销售模式,让新营销模式入耳进心学懂弄通。其次,发挥黑龙江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大学生走进农村定期开展农村帮扶工作。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利用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日常志愿活动可以走进临近农村,帮助农民提高销售能力,促进学校和农村产业的合作。最后,乡镇政府定期开展“惠农辅导班”,配合电商平台、大学生实践活动走进农村,走入农业;政府还应该落实奖励制度,对于营销能力比较强的“能人”重点奖励,注重挖掘农村本地人才,切实提高营销能力。

(二)发展新型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着力推进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家庭农场培育计划”一方面发展优质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扶持、市场引导等手段鼓励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另一方面优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引导农产经营发展为集体经济和乡镇民营企业。

探索“周末农场”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白领农业”经济。所谓“周末农场”是指充分挖掘农场范围内可以实施的体验项目,这些体验项目既可能涵盖丰富地方民俗文化,又可能蕴藏多样的情感韵律[4]。休闲农场也就是依托“周末农场”的经营模式,以消闲娱乐,体验农情为主题,突出黑龙江地域特色。以哈尔滨为例,哈尔滨市辖区人口550.9万人,城镇周末休闲旅游主要集中在哈市周边地区,哈市50公里以内的农村都可以吸收城镇周末旅游人群。“周末农场”体现哈尔滨俄式风情,开展“俄式种植体验”;展现新时代农村耕作方式,重点突出沉浸式体验式旅游,划定特定园区,出租土地指导游客种植作物,完善农场“租—种—养—售”一体化模式,保证游客体验的持续性。

(三)农村产业要多模式推进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产业不仅要发展农林牧渔第一产业,更要加快加工制造业和农村服务业。大力推行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发展“种植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肉类加工—网店”的种养加工模式,以农业为基础,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旅游观光,打通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跃升、功能拓展、多主体共赢。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撑,第三产业为重点,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明星产业链,推广成熟的产业融合模式。

打造“知青经济”产业链。黑龙江由“北大荒”向“北大仓”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各地青年志愿建设边疆,当时的青年现在多数已经退休,经济条件较好,可以吸引大批的“知青返程”,立足“北大荒”精神,发展“知青文化”,重温“知青生活”。打造“知青”产业基地,还原当时生产和生活情境,吸引大批量的城市老知青返回黑龙江体验生活,形成“知青经济产业”。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并重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事业和职业发展问题。农村和农民贫困的根源是传统农业结构单薄,甚至农民职业化(当前农业兼业化是常态)[5]。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留住农村人才,大力引进农业人才,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所在。

留住和引进人才并重。引进人才可以采用长期聘用和短期聘用制。长期聘用制主要是引进懂农业的高科技人才,解决人才住房医疗等问题,发展一批由村集体控股的农业科技公司,靠知识创新,靠科技致富;短期聘用制是指聘用专家学者定期到农业经营管理单位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农业生产者转变生产经营思路,解决生产障碍,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农村开展“学知识,搞创新”的整风运动,杜绝“读书无用论”“学习无用论”“知识无用论”的无知氛围,树立脱贫要产量、奔小康要营销、致富要质量的理念,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

三、结语

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合作、多模式推进形成优化、立体、系统的产业分布格局。只有通过多元治理促进农村现代化,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靠增收致富幸福安康实现农民现代化,乡村振兴才会更好更充分地实现。

[1]习近平.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EB/OL].(2018-09-29)[2020-08-23].

[2]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社会主义论坛,2019(7):4-6.

[3]何秀荣.培育家庭农场 助推现代农业[J].农村经营管理,2019(11):17-18.

[4]张红娟.依托于生态田园资源的休闲农场旅游价值链构建[J].农业经济,2017(10):47-49.

[5]李永安.乡村振兴战略须破解“持续高度关注”与“长期问题严峻”的“三农”悖论:基于“三农”支持政策碎片化的反思[J].学术交流,2019(2):121-129.


文章来源: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网址: http://hljnksz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7957.shtml


上一篇: 聚焦化肥运费上涨 ——抗疫保春耕的“弦”又
下一篇: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黄土高原植被作用下黄河数字流域模型坡面侵蚀模块改进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